学校首页 投稿
学子天地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学子天地 >> 正文

【甲子东油情 百年大学梦】东油学子风采录第二十五期

发布时间:2020-03-06

学子刘延雷风采


刘延雷,男,山东莒县人,本科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1999级,硕士为化工过程与机械2003级,师从戴光教授。2006年攻读浙江大学化工机械专业博士,2009年毕业后一直就职于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期间,于2013年在浙江大学化工系完成博士后工作,2014年在国家质检总局挂职锻炼。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工设备失效分析、检验检测新技术及检测设备研发。

目前任单位科技研发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浙江省质监系统省级学科带头人,为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生导师。累计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1项(其中与母校合作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前3作者SCI、EI收录论文27篇,授权专利31项,具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验师资质,为全国声发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特种设备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成员、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分会秘书长、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理事。获得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杭州市成绩突出科技工作者、下城区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质监系统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杭州市职业技能带头人等多项荣誉,2017年入选杭州市“131”人才第一层次。

寄语母校建校60周年:七年,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在这里度过,伴随着铁人的故事,在这里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走向智慧。亲爱的母校,谢谢您的培养,衷心祝福您蒸蒸日上、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学子姜松江风采


姜松江,男,汉族,1978年1月出生,山东莱州人。2001年本科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石油矿场机械专业,2018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班攻读硕士学位。现任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锐电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大连国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

(中为姜松江)

2001年7月至2006年8月在大连重工起重设计院、成套公司任科员、采购经理;2006年9月至2015年2月先后出任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市场三部总监、营销部副总经理、总经理。2015年2月出任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锐电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大连国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工作期间,带领团队参与公司兆瓦级风电机组技术引进工作,实现国产化兆瓦级风电机组的规模化生产。在团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完成了中国首台5MW及6MW风电机组的开发工作。参与我国第一个国家海上风电示范工程——上海东海大桥102MW风电场项目暨国家首期海上特许权项目。其中,5MW机组海上风电项目被选入由中央电视台与工信部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大国重器》。与华能合作大庆3MW风电机组项目,创造了国内陆上单机容量最大风力发电机最早投产纪录后,又创造了3兆瓦集群风力发电场容量、规模最大的历史纪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专题报道。带领团队成立锐电投资有限公司,大力开发风电资源,在全国共建设1280余座测风塔,开展4675MW容量的风资源收集测量工作。

寄语母校建校60周年:东北石油大学即将迎来60年校庆,作为东油的一份子,激动之情溢于言表。60年来,母校秉承“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校训,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最后,祝愿母校繁荣昌盛、再续辉煌!


学子张玉生风采


张玉生,男,中共党员,1963年4月出生,黑龙江省兰西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7月考入原大庆石油学院石油机械系石油矿场机械专业(石油矿场机械82-1班),1986年7月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6年7月在职攻读浙江大学化学系油田化学专业研究生,2000年7月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86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大庆油田采油二厂工程技术大队担任工艺室副主任、主任、副大队长、大队长,2004年12月任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总工程师,2019年1月任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总工程师。

参加工作33年来,张玉生一直从事采油工程方面的工程规划、方案制定、科学试验、科研攻关、新技术推广、科技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主持和参加了30多项科技公关项目,有9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有24项成果获局级以上奖励;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5篇。主持和参与的多项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为油田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柔性抽油杆超长冲程机械抽油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2015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在强碱三元复合驱采出井使用各种物理、化学清防垢试验均无法取得理想效果的情况下,用创新思维开辟的全新技术方案,解决了三元检泵周期过短、成本过高的问题,探索出了一套经济有效的人工举升配套技术,在实践应用中取得很好效果,最长捡泵周期已超过1000天,是原井检泵周期的10倍以上,有良好的防垢性能,试验井作业周期达到试验前的3.5倍,经济效益显著,单机年综合费用对比降低约50万元,日用电量只有常规抽油机的38%。该项技术属国内首创,国际领先,解决了三元复合驱机采井因结垢导致检泵周期过短,无法工业化生产的难题,为三元复合驱技术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另外,“抽油机井测试诊断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2014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属国内首创,为国内油田抽油机低压测试领域制定了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分析、诊断、评价规范及技术标准,促进了抽油机井低压测试技术快速科学发展。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级“直井多层压裂技术”项目,2012年获省部级优秀项目奖一等奖。中石油集团公司级“抽油机井油管疲劳断裂机理失效抗力指标及预防措施研究”和“油管及抽油杆判废技术研究”项目均被评为中石油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二等奖。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大庆油田首届采油工程技术专家,第二、三、四届大庆油田人工举升专业技术专家。多次荣获大庆石油管理局和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优秀科技管理工作者、“稳油控水”先进工作者、局劳动模范、公司杰出员工等荣誉称号。

张玉生作为油田开发战线的科技专家,一直坚守在油田生产一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成绩和汗水践行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坚守着一名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寄语母校建校60周年:亲爱的母校:永远难忘,在您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的四年大学时光。您是金色的摇篮,前进的航船,纯真的净土,美好的殿堂。在这里,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沐浴智慧的光芒;在这里,我们学习做人的真谛,孕育远大的理想;在这里,记载着我们的每一个脚步,留下了我们最美好的回忆。虽然,我们离开您多年,走向宽阔的世界,奔向博大的海洋,但无论在哪里,我们都会心系这个神圣的地方---母校。祝贺母校,六十岁华诞!祝福母校,明天更美好!


学子杨野风采


杨野,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6月出生,黑龙江省泰来县人,1987年7月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矿场机械系,1997年7月、2007年7月先后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专业硕士学位、石油工程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担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科研室副主任、市场开发部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务,现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厂长。

在采油工程研究院期间,他潜心采油工程技术研究和管理,先后获国家级科研成果1项、国家专利12项、公司级以上科研成果20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发表专业著作2部,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在国内14个油田及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多个油田得到应用;同时,他还担任《采油工程》杂志主编,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石油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个人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专家、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2011年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特别是在担任采油工程研究院院长以来,他带领全院科技人员聚焦制约油田开发的瓶颈难题,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方法研究,加强重大配套和重点课题攻关,共取得公司级成果40项、省部级成果13项,为大庆油田稳产高产提供了科技支撑。来到第四采油厂后,他带领全厂干部员工积极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明确了建设质量效益型、稳健开发型、创新驱动型、本质安全型、和谐共享型“五型”采油厂的发展新方位,确立了全厂“突出一个主题、扭住三个关键、做好五篇文章”的战略布局,通过深入实施油田开发七大工程、深化科研技术攻关、推动管理提质增效、构建本质安全环保,优质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开创了全厂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截至目前,全厂累计生产原油高达3.19亿吨,为油田振兴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厂荣获全省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等殊荣。

寄语母校建校60周年:六十载栉风沐雨,六十载沧桑巨变,六十载铸就辉煌。在母校喜迎六十年校庆之际,我衷心祝愿母校永葆青春活力,培育时代英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征程中续写新的壮丽篇章!


学子庞丽萍风采


庞丽萍,女,1973年出生,黑龙江省海林市人,1997年本科毕业于石油矿场机械专业,2000年硕士毕业于热能工程专业。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 “人机与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为庞丽萍)

长期从事运载器环控生保及环境模拟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处于航天载人飞行器、空天高速飞行器、航空战略大飞机环境控制领域先导技术研究前沿,涉及微环境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等关键问题,具有多学科专业融合特征。近年来,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载人航天预研、民机预研、航空装备预先研究、远X飞机预研、陆航预研、航空航天重大基础平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0余项。突破了航空微环境安全与舒适控制、空间站环控生保实时运营与应急、复杂空天环境模拟方法与实现等关键技术瓶颈。研究工作解决了国家重大型号涉及的高舒适、高健康、高可靠、高柔性的微环境控制难题,为推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和重大工程应用做出了贡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近五年SCI收录及录用论文近40篇,第一及通讯作者Q1区SCI论文18篇;EI收录论文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其中2010年“高空环境模拟舱系统”获得我国首个航空环模领域的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2018年攀登学者支持计划。

寄语母校建校60周年:在母校60华诞来临之际,衷心祝愿母校早日建成一流本科教育国内著名、能源特色学科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能源大学。作为我校毕业生,被母校培育7载,牢记母校栽培之恩,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母校的奋斗精神都是激励我继续前进,也希望自己能为助力母校高水平百年大学建设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