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校人文科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徐晗报名参加大庆市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自2月24日开始在集中医学观察点工作,累计服务52天,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务。徐晗记录了自己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经历,经编者整理后发布。以下,就是一名东油学子的战“疫”故事。
(通讯员 东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医护人员、科研工作者、人民子弟兵等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为同胞筑起“生命防线”。我校人文科学学院徐晗同学深刻感受到了战“疫”者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从本科到硕士,他一直接受社会工作教育,面对疫情,他的心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有力无处用的焦灼感,耳边一次次响起导师的教导:“社会工作的真义不在于学,而在于做”,“世界并不完满,社工也非万能,但总可以让世界尽可能地多完满一点点,这就是社工人的使命”。必须要做点什么,这成了徐晗内心的坚持。
2月15日,徐晗报名参加“大庆市抗‘疫’志愿服务”,2月23日晚接到服务通知,于次日早7点抵达位于帝格尔宾馆的“大庆市萨尔图区(高新区)集中医学观察点”报到。
上级了解到徐晗是东北石油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后,安排他协助指挥小组规划、设计、撰写隔离宾馆安保与生活服务工作方案,同时协助高新区管委会“下沉”干部管理库房物资发放、账目统计等事务。2月25日,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将“集中医学观察点”运行机制、各岗位工作内容、重点工作协调流程等编制成文,形成标准工作程序,使每一个入点工作者都能够迅速熟悉工作、高效投入战斗。
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徐晗的专业知识派上了用场。通过实地跟进观察和深度访谈的交叉运用,借助在学校反复练习过的方案策划经验,他用最快的速度了解了每一项工作任务的主要内容和防范要点,用了两天两夜圆满完成。同时提出了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的可行性建议,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导师陈竞飞得知徐晗参加志愿服务,为他提出了很多专业建议,反复叮嘱他注意个人安全,这份支持与关怀进一步坚定了他的决心。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紧急开放集中医学观察点二期、三期隔离区。观察点召开了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升级工作模式的会议,徐晗以记录人的身份参加了会议。依照市指挥部、疾控中心、医疗组、督导组等专业部门对集中医学观察点工作的各项要求,确定了集中医学观察点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他深知,可行性是方案实施的重中之重。会后,为了使各项工作在新要求下安全高效开展,尤其是为了避免隔离区生活服务组等高危工作出现疏漏,他与其他工作人员针对工作各个环节反复进行模拟训练,涵盖送餐、保洁、房间备品铺装、日常生活物资输送、医疗垃圾清运、隔离人员入住解除等等,将工作要求细化到最基本的工作人员更换隔离装备的时间、动作等标准上,甚至对工作人员的用餐时间及时限都做了细致的规定,高质量完成了“建标”任务。最后,当徐晗把新工作方案梳理成文,各项要求落实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员的操作实践当中的时候,他知道,他距离践行一个社工的使命又迈进了一步。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
导师鼓励 参加新形势下升级工作模式会议
在基本确定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案并细化流程与要求后,徐晗开始协助物资管理人员进行防疫物资、生活物资等出入库以及账目统计工作。这项工作不仅对责任心、细致度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体力的要求也更高了。无论是一个观察人员的临时入住,一批应急物资的深夜抵达,还是一个突发紧急状况,都极大地考验着工作人员的应变力、意志力和承受力;每个人每天几乎都是24小时随时待命,无分昼夜是工作常态,和衣而眠是难得的修整。4月初,在指挥部统一要求下,他们开始对隔离宾馆物资进行阶段性“扎口”工作,在大家的通力协作下,任务公开、透明、高效地完成了。至此,徐晗已经在集中医学观察点服务了整整52天。考虑到此批志愿服务者已接近体力极限,指挥部于4月15日安排他们结束此次志愿服务。
服务结束
到30日,徐晗返回家中自我隔离将满14天。回看志愿服务以来的经历,他深切体会到,人的信念、责任永远比苦难强大得多。一路走来,有过恐惧,但收获的东西让他得以从容面对恐惧。就像老师们对他说过:“社会工作理念和专业知识再精通,仍然需要一种由内而外的奉献精神,这一点如果不能具备,就永远成为不了一个合格的社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才能让他人和自己生活得更有意义”。使命所在,素履以往,就是徐晗永远的无悔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