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大学校园里,处处弥漫着离别的气息,朋友圈也渐被各种情愫刷屏。
结束了论文和答辩,离开校园的日子不再遥远,除了个别考研继续就读的学生外,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一世的校园生活将画上终止符。
此时此刻,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记者走进东北石油大学,用镜头记录下了大四学生们离校前最后的校园生活片段,致2015年我市所有大学毕业生,也致我们逝去的那段青葱岁月。
7月1日,这里将有4000名本科毕业生,近900名研究生离开校园,各奔前程。
图书馆
学过习,看过书,也睡过觉
图书馆里静得只剩下翻书的声音,准备考研的学生们在厚厚的资料上勾勾画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齐雯踮起脚尖儿走到书架前,随手拿起一本书,书里的内容对她来说已经不再重要。曾经逝去的四年光阴,没有课的日子,每天宅在这里已经成了她的一种习惯,不只是学习、看书,也曾经睡过觉,疗过伤。
虽然家就在大庆,但今后再想来到这里并不容易,守门的老阿姨严厉又认真,这里只对学校师生开放。
宿舍
四年脏乱即将回归来时的样子
要走了,刘宝迪和姐妹们没忘和床合张影。
“懒过床,也懒得收拾过,有些乱七八糟,再过几天它们就会变得像我们第一眼看到它们时一样。”即将离开象牙塔,刘宝迪和室友刘怡相约看世界,已经订好了6月30日飞往云南的机票。此刻,她最怀念宿舍熄灯后夜谈的日子,最遗憾的是没有邀请姐妹们去过家里。如今,宿舍的姐妹有的已经离校,再次相聚不知何时。
对于家在大庆的妍廷来说,虽然室友都在本市,彼此见面不难,但这样住上下铺的日子将不再有,她们相约13号都搬回宿舍住,纪念最后的宿舍生活。
校园 曾经讨厌的一切也变得不舍
走过小桥,穿过树丛,每到一处,李静雅都会驻足片刻,拿出手机按动相机快门。
这几天,她大半时间在逛校园:“之前我最讨厌那种秃顶的树,每次都绕开走。还有地上裂开的砖,一下雨踩上去就溅一身水。”现在,一草一木对李静雅来说都是一种眷恋,“以前,没觉得这么美,现在,却怎么看都看不够。
李静雅说,她反复翻着四年的日记、照片,毫无征兆地被带入了大学的最后一个夏天,想起哭,想起笑,想起失落和幸福的每时每刻,就越不知道如何面对分别后的日子。
这份离别太突然了,她甚至都没有做好准备。
湖边 他们许下一辈子在一起的承诺
“我们会永远在一起,分别,只是暂时的。”魏孟德轻揽胡银萍的腰,柔柔地说,这是属于他们的承诺。
读中文的胡银萍已经通过了黑河市的公务员笔试,而魏孟德则签约到廊坊的中石油管道公司。两个人大一时在俄语班相识,一起相约看书、逛街,第一次牵手是在图书馆。她说手冷,他把她的手握在了手心。
“没有楼下求婚的浪漫,也没有校园里很多爱情的轰轰烈烈,我们聊得来,在一起很舒服。”胡银萍说,他们有着相似的价值观,聊人生能聊两三个小时。在这座象牙塔里,各自经历过感情,颜值不再是他们选择对方的标准,他们想一辈子在一起。
“也想过到一个城市工作,但不想给彼此压力,等工作稳定了,再想办法往一起奔。”魏孟德怜惜地看着胡银萍说:“情在,一切就在。”
食堂 难忘最早亮起的那盏灯
在食堂,李易和许明子端着一杯豆浆坐在那里彼此没有说话。望着眼前一排排桌椅,李易想起曾经彻夜玩耍到早上溜回校园,食堂里亮起唯一的那盏灯火,
这灯火在他要离开时,显得愈发温暖:“在这里和朋友、同学聚过餐,不如饭店豪华,饭菜也不如饭店好吃,但却记录了太多情谊。”
“每次啦啦队表演完特别饿,第一时间就冲到这里。”大学生活对许明子来说,恋上足球将成为永远的回忆。在酒吧、饭店,曾经通宵疯狂地看球,这份回忆就像手中的豆浆,愈发甘醇。
操场
在这里疯跑过也疯狂过
就读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高亚男已经在山东佛山找到工作,做为班级里仅有的4名女学生之一,大二时她做出了很多男生都没有的行动:在人人网与5名同伴相约骑车到北京,中途同伴们陆续回家,最后只剩下她自己。骑行半个月到天安门后,她第一件事就是照了张相片发到了网上。
“若干年后,当我们再回忆起这四年,很多记忆都淡去,但这件事不会忘,我曾经疯狂过就够了。”高亚男说,站在操场上,她想起军训时差点晒晕的情形,如今她已长大,不再害怕烈日风雨。
球场
留恋那抹碧绿和清爽
“清晨在别人还懒在被窝里,你爬起来,那时的天很蓝,云很白,空气很清爽,离开这里,再次看到不知何时。”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李泽泓是校广播站体育组的播音员,家在桂林的他最不舍校园的天空。
他把球踢得很高说,头几天和搭档录最后一期毕业季节目,结束时他说:“我是泽泓,下学期再见!”
当搭档告诉他,不会再有下学期时,他才真正意识到,这一生将要和校园生活说“拜拜”。
3年前,李泽泓做送别节目时哭了,而这次自己要走了,他却没有哭:“这一路走来,历练了心智,丰满了羽翼,结交了朋友,带着这种回忆继续前行,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教室 回忆考研血拼的那些日子
游过西藏,去过海南,行走于全国各地,刘效妤目标不只在眼前。
经过血拼的日子,她考上了中国石油大学的研究生。
“大三之前多数时间在玩,大四开始才为未来着想。”刘效妤在教室里占了座,开始学习学到吐血的生活。每天6时起床,晚上21时半等守门的大爷到教室赶才能走。
再次来到教室,看学弟学妹们摆在桌上占位用的书本,她忆起了曾经的过往:“痛恨过考研的日子,但在此刻却成了最难忘的经历,一辈子只有一次。”
小桥上 他做着再次出发的准备
郝玉森穿着学士服,在曾经走过不知多少次的小桥上高高跳起。这个学习勘查技术与工程的理工科男生,直到毕业时很多同学还认为他学文,因为粗犷的外表下那颗细腻的心。
“我有很多选择,但我必须回到父母身边。”郝玉森说,未来他不想让父母放弃生活几十年的家乡投奔他,所以他选择了与家乡一家企业签约。
“这所大学伴我4年,我出去了不能让人瞧不起,我是东油学生,我为东油而骄傲,也想让东油因我而骄傲。”郝玉森对未来信心满满。
在这里,他再次出发。
在这里,他们都将再次出发。不久后的将来,不管彼此在哪里,他们会想念在2015年的夏天穿着学士袍的自己。就像此刻,你我都会忆起曾经那时的自己…… 本报记者 沈艳茹/文 本报记者 孙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