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时代脉搏,凝练学科方向。围绕“健康中国”、“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整合学科创新团队,进一步凝练打造科研增长点。如以健康机能促进、健康系统设计等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健康科学与技术,以纤维、光电、涂层、生物质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功能材料科学与工程,以食品和纺织装备的智能化、系统化、绿色化为主要研究任务的轻工装备技术与工程等。
深化制度改革,激发科研活力。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申报组织作为工作重点,全方位动员,全流程跟踪,确保科研申报“量质齐升”。通过充分论证,整合业务,实现专利从申请到运营的全链条管理,建立专利保护与实施并举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出台专项专利技术转化管理办法,试行以股权激励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利成果转移转化新举措,激发横向科研活力。
优化服务模式,助推产业升级。探索从单一的技术转让向技术与服务共同转让,从提供技术或产品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转变的创新合作模式,实施全流程科技服务。推行“一个学院,负责一个地方分中心,对接一个地方产业”和“一个团队,对接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双“111”策略,以学校为源头、地方区域为中心,全方位支撑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以产学研地深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产业升级全面提升。
搭建载体平台,促进协同创新。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目标,联合知名企业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形成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产学研技术开发体系。利用协同创新大楼这棵“梧桐树”,引来诸多“金凤凰”共建研发中心,截至目前已有一大批教授团队和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入驻中心。双方围绕企业现有技术升级、消化吸收引进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研究,通过开放、联合、协同的运行机制,为突破产业核心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实现校企合作双赢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