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教育家精神,为广大人民教师提供了精神航标和行动指南,为建设支撑教育强国的教师队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值此第40个教师节和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临之际,即日起,学校党委宣传部推出“教育家精神与石油报国”系列报道,讲述东油师者的感人故事。这里有你敬仰的老师,有熟悉的同窗或学长,也或许是从未听过的陌生名字。我们相信,你会从故事里得到东油师者心怀祖国、为国争光的爱国力量,崇学尚研、求实创新的拼搏力量,让每个学生心中充满爱与希望的前进力量。东北石油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初心不改、永挑重任,在冲击国家“双一流”的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赛出好成绩,助力科教兴国、能源报国、人才强国,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奔涌大潮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陈章明(1934— 2019),博士生导师。1934 年 6 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56 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1961年就职于东北石油学院。我国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专家,致力于油气藏形成与资源评价的研究工作。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厅局级奖项多项,在中外刊物上发表论文 90 余篇,荣获石油工业部科技先进工作者、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称号。20 世纪80年代中期, 陈章明聚焦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天然气相关内容研究,是我国最早开展排替压力测定与恢复、封盖条件定量评价、成藏系统地质模式、 圈闭评价模式等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盖层封堵天然气方面的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取得了突破性和创新性的成就。
陈章明
坚定信念 寻油救国
1934年6月,陈章明出生在福建省一个小村落里。那时福建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封建主义对福建人民的禁锢,推动了社会主义的教育工作和教育改革,大量学校和文化产业应运而生。陈章明如许多青年知识分子一样,热情接受了崭新的思想,求知若渴,虚心若愚,这为他今后的求学路奠定了基础。
当时的中国,石油资源少得可怜。1952 年,朱德在与时任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局长康世恩谈话时忧心忡忡地讲:“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大炮不如一根打狗棍啊!”就在新中国遭受严重挑战的时期,陈章明带着“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真的没有石油吗?石油真的都踩在外国人的脚底下吗?”的疑问,立志要改变中国“贫油”的现状,走上了探索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的漫漫征途。
1953 年,陈章明高中毕业后考入刚刚创立的北京石油学院,成为第一批为支撑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石油工业发展而培养的大学生。1956 年大学毕业,1961 年转到刚刚成立不久的东北石油学院任教,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当时大庆油田的发现已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但摆在人们面前的依旧是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缺经验少技术,钻井开发设备落后,油藏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极度艰苦,等等。在石油大会战的背景下,陈章明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师、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责任感、使命感、担当感油然而生,他立志要不遗余力地培养一代代石油工作者,竭尽全力地探索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的奥秘,把自己赴英进修访问的先进思想与技术带回中国。带着这样坚定的理想信念,秉持着大庆精神,陈章明在大庆扎根、发芽,桃李满天下,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不论是教室里讲台上的陈章明,还是实验室里、油田现场的陈章明,都不断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石油天然气地质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实现石油天然气地质梦想搭建广阔平台,也为更多像他一样的学子指引光明前路。
陈章明(右一)一行人在英国阿伯丁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合影留念
聚力科研 开创先河
随着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搞了近 20 年石油地质勘探教育的陈章明逐渐认识到,在高校想要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想要发展学科建设,不能光闷头教学,还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当时高校科研的道路在全国尚未大范围推广,陈章明力排众议,于 1983 年完成了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的第一个科研项目。
1982 年,陈章明逐渐意识到优势科研方向才是团队及学生发展的关键。他聚焦国内外石油地质研究现状,亲自为学生选择科研方向。凭借多年来对石油地质与勘探的认识与积累,陈章明提出“现在虽然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快速阶段,但未来必定是天然气的时代,天然气的保存尤其是盖层对天然气保存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国外有关天然气盖层保存条件的研究报道尚少,而国内这个方向的研究尚未起步,正是我们大展拳脚的好时机”。随后,他和学生们致力于盖层保存条件的研究,发表了国内第一篇有关盖层封闭性的科技论文——《泥岩盖层封闭性的确定及其与源岩排气史的匹配》,成为国内油气封盖保存条件研究的奠基人。1992 年,他被评为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封盖保存条件研究仅仅是陈章明为学生选定的科研方向之一。除此之外,针对当时国内外形势,他还设计了构造格局演化、烃源岩成烃、油气生运聚史、水动力油气藏、煤成气研究等一系列标新立异的科研方向,培养出了一批在石油工业领域发光发热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也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整套油气藏形成与资源评价体系,为后期建立“永恒之火”科技团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科研团队在陈章明指导下,由其学生吕延防组建,经过四代人的建设,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2001 年)、黑龙江省“油气成藏与保存条件研究”科技创新团队(2010 年)、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2 年),这些团队荣誉称号的获得都离不开陈章明最初的建设和对团队科研方向的引领。
油气蕴藏在地下深埋的岩石中,仅仅通过理论方法有时很难准确开展分析,还需要实验提供可靠的实证依据。陈章明不断认识到建设实验室的重要性:不仅能够开展科研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发挥想象力,还能自主安排实验,不受其他因素制约。1982 年,陈章明设计并组装了控温控压的沉积物压实装置,首次提出了黏土矿物在增温增压过程中压实程度的变化规律,对黏土岩绝对孔隙度的测量更符合实际情况;1983 年,他与方祖康等人设计并组装了有机岩产气率模拟装置,用于反映煤化全过程及煤成气资源量的评价,进而估算和评价天然气资源量;1993 年,他又指导学生设计并组装了程序升压法排替压力测试装置,对传统的直接驱替法进行了改进,避免了以往实验中外施气压的盲目性并缩短了实验时间。
陈章明在科研过程中亲力亲为、严格要求。为得到心仪的实验样品,60 多岁的他还带领学生去新疆进行取样工作,将几十斤的样品从岩心库背到住处,累了就坐在马路边上休息休息。
陈章明(右一)在油田现场进行岩心观察工作
正是凭着几代人敢为人先、奋发进取的意志品质,东北石油大学先后建立了“油气封盖机理研究”CNPC 重点实验室(2003 年)、“油气藏形成机理与资源评价”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05 年)、“断裂控藏”CNPC 重点实验室(2010 年)、“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开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0 年)、“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 年),实现了校级—省部级—国家级实验室的跃进。
学贯古今 传道授业
听过陈章明讲课的学生无不被他学贯古今的学识、幽默风趣的语言、溢于文辞的魅力吸引。一片矿物标本、一块岩石样品、一滴油、一段油气生运聚的过程,被完美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石油与天然气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使人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地质历史海洋之中,享受着地质学文化底蕴的熏陶。
20 世纪 70 年代至 90 年代,地球科学学院学生的第一节课必定是当时勘探系主任陈章明为大家进行专业介绍,他总能从石油形成的基本原理讲到油气勘探的现状,从百废待兴的国家之需求讲到当代人肩负的历史责任,语言中饱含厚望,声音里蕴含焦急。他的学生吕延防回忆:“课后班级组织座谈会,对陈老师的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激情洋溢,侃侃而谈,共同认为作为正规大学生,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们重任在肩。夜深了,陈老师那期待的目光,同学们那激昂的表白,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辗转反侧,又一夜无眠。”这仅仅是一届学生的缩影,而陈章明持续了 40 余年。
在那个年代,大学生和研究生都极为珍贵,极大地激发了老师们的职业热情。陈章明多次在促进教学科研发展考核工作中带头参加考核,组织全系老师积极讨论、集中备课,对重点内容进行方法总结,成效甚好,出现了比学赶超的喜人局面。
从业 40 余载,陈章明始终怀着那份为人师者的责任心。他倾注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周总会抽几个晚上去自习室答疑解惑,周末也总会到宿舍里与学生交流谈心,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指导学生如何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争做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为表彰陈章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的显著成绩,黑龙江省和大庆市多次授予他教育战线先进个人、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陈章明(右一)与学生讨论问题
在抓好课堂教育的同时,陈章明还大力推动学科建设。在担任学校科研处处长期间,他积极与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联络沟通,整合多方力量,凝练学科特色,强化特需属性,扎实推进硕士点、博士点培育学科建设工作。1990 年获得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获得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 年获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1 年获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在陈章明的带领下,依托博士点建设平台,地球科学学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陈章明所在团队也以学风踏实、团结协作、科研教学成果显著而在全国享有良好声誉。
陈章明培养了无数本科生、23 名硕士研究生,与外校联合培养了 3 名博士研究生。他培养的学生均在石油地质领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其中在高校的有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等,在油田现场的有教授级高工、企业专家等。截至目前,他学生的学生,甚至往后三代学生也都已经在石油工业领域崭露头角。
“可我怎能忘却那曾经辉煌的时候,怎能忘却黑暗中给我送来的光明,前途中为我领程,那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高尚品质,是一颗人生天际中永不垂落的启明星。”—— 2004 年,陈章明 70 寿辰之际,他的学生吕延防为他作诗祝寿,感谢他一生从事科研教学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对自己的点拨与指导。
(撰写人:吕延防 付广 胡欣蕾 李万鹰)